形态描述
形态特征
多营养体期:前泳钟体短而宽大,长2.4—4.0mm。表面光滑无棱,而有5条非脊状隆起,基底面几乎垂直的。干室极浅、口板大,分2叶,内缘重叠,侧面观末端尖,腹面观末端稍圆。体囊侧面观向两边突出,有的标本呈圆球形(图67)。
后泳钟体未发现。
注:本种前泳钟体表面光滑无棱,Leloup(1934)把它放在无棱水母属Galet-ta(=Suleolaria)。 Totton(1954)根据其后泳钟体的侧管类似浅室水母,呈倒“U”字形,而不像无棱水母呈“S”形,所以被订正归浅室水母属。
多营养体期:前泳钟体短而宽大,长2.4—4.0mm。表面光滑无棱,而有5条非脊状隆起,基底面几乎垂直的。干室极浅、口板大,分2叶,内缘重叠,侧面观末端尖,腹面观末端稍圆。体囊侧面观向两边突出,有的标本呈圆球形(图67)。
后泳钟体未发现。
注:本种前泳钟体表面光滑无棱,Leloup(1934)把它放在无棱水母属Galet-ta(=Suleolaria)。 Totton(1954)根据其后泳钟体的侧管类似浅室水母,呈倒“U”字形,而不像无棱水母呈“S”形,所以被订正归浅室水母属。
生物学
生活习性 东海北纬29°30′以南,水深大于1000m水域,栖息于100—250m,
250一500m水层;南海夏、秋季出现在东沙、中沙群岛周围海区,数量不多。据
Pugh(1974)报道,本种垂直分布范围一般为100—830m,在印度洋经常出现在
100—250m水层,最深分布可达1400m。
250一500m水层;南海夏、秋季出现在东沙、中沙群岛周围海区,数量不多。据
Pugh(1974)报道,本种垂直分布范围一般为100—830m,在印度洋经常出现在
100—250m水层,最深分布可达1400m。
国外分布
太平洋、印度洋赤道热带水域,大西洋的几内亚湾、南非海域,地中海,红海。
其它信息
采集地点 东海(125°30′E—28°30′N),1976年7月,高尚武等;东海(127°00′E—28°30′N),1978年6月,高尚武等;粤西外海,1960年10月,东沙、中沙群岛,1979年8月,陈清潮等。